渡鴉的心靈

 

       烏鴉,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究竟是怎麼樣的一種動物?是聒噪的不祥之鳥,陰險狡猾的騙子,或是中國古書中記載的孝子化身,在各種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對於鴉科鳥類的看法和觀點有著分歧的詮釋,而現實中的鴉科其實是相當聰穎機靈、富有感情的一種鳥類。

 

       國外有許多學著對於鴉科鳥類高度智慧的行為表現深感興趣,並做了一連串的實驗,藉由這些實驗發現許多關於烏鴉的複雜行為,關於鴉科鳥類的相關著作很多,個人比較熟悉且較有接觸的研究者是海恩瑞希(Bernd Heinrich)教授,他曾在美國佛蒙特大學任教生物,對於渡鴉和烏鴉有濃厚的興趣,其相關著作包括<Raven in winter>(1989),<Mind of the Raven>(1999),本文要介紹的就是2007年再版的Mind of the Raven>。

 

        渡鴉(Corvus corax)是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的大型燕雀目鴉科鳥類,熟齡的渡鴉身長55-70公分,體重約0.7-1.6公斤,平均壽命為10-15年,野外渡鴉幼鳥通常成群活動,成年後則和伴侶配對保有自己的領域。渡鴉與其他鴉科鳥類相同,皆為雜食性,食物種類非常廣泛,從種子、漿果、昆蟲、小型動物和屍體幾乎無所不吃,其食物種類甚至會隨著棲息地的形式不同而產生變化和適應,巢位接近公路的渡鴉食性偏向「路死」(road kill)的動物屍體,而偏僻山區的渡鴉則取食較多節肢動物和植物,棲息在靠近人類居所的渡鴉會取食大量的垃圾,牠們甚至記住了清潔隊每天收垃圾的時間和處理垃圾的地點,由於人類的廢棄物中包含了許多剩菜,這些高熱量的食物可以讓渡鴉無須為了找食物而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如此一來可節省不少能量在覓食方面,許多鴉科鳥類因此適應了人類的居住環境,在大城市或人口密集的地方經常可見成群的烏鴉棲息於電線桿和建築物上,由於人類提供大量容易取得的食物,烏鴉開始在都市快速繁衍,經常造成許多衛生和噪音等問題。

 

        渡鴉與其他鴉科鳥類皆有貯藏食物的習慣,且牠們善於處理各式性質不同的食物,例如儘量挑選富含脂肪的肉類貯存,而瘦肉則盡快馬上吃掉,由於瘦肉比肥肉容易腐敗,因此貯存肥肉可以存放比較長一段時間,另外選擇儲備高熱量的食物可增加其在野外存活的機率。另外渡鴉的攜帶食物能力非常強,當某些個體遇上從未見過的食物時,牠們會先仔細觀察食物的形質、重量,海恩瑞希曾親眼觀察過未曾吃過餅乾的渡鴉懂得將散落的餅乾一片片疊起來,然後一次叼起整疊疊好的餅乾飛走。另外,他也觀察到渡鴉初次嘗試搬運甜甜圈的過程,幾隻渡鴉觀察了甜甜圈一會兒,然後做出了令海恩瑞希不敢相信的事,牠們選擇了兩種安全又有效率的搬運方式。

 

      甜甜圈的拿法

 

        食物所儲存的食物多半埋藏在渡鴉自認為安全和隱密的地點,海恩瑞希觀察到渡鴉在埋藏食物的同時也會試著去偷取其他同類或動物的食物,北極狐和渡鴉一樣具有貯藏食物的習性,曾有研究觀察野外渡鴉跟蹤北極狐找到牠的埋藏食物地點,然後搶走其獵物。渡鴉也會跟蹤其他掠食性動物,例如狼和山獅,藉由這些掠食獸成功取得獵物後再伺機分一杯羹,或偷取剩餘的獵物殘骸。

 

        另外渡鴉似乎也經常扮演小偷和藏寶者的角色,渡鴉幼鳥期時對於週遭的物件都相當好奇且感興趣,海恩瑞希觀察到牠們會不停的啄或觸碰身旁的物件,探索這些東西是否為食物,或僅只是無意義的東西,待幼鳥有了分辨食物和非食物的資訊後,牠們會開始熱切的收集週遭可觸及的食物,從開始將食物放置在一旁,到隨意找個遮蔽物蓋住食物,當野外出生數個月的幼鳥在巢中玩起藏寶遊戲時,牠所隱藏的東西通常有很高的機率會被自己的手足給找出來,於是幼鳥越玩越精,甚至發展出預測其他同伴的行為思考模式,在埋藏食物的同時,牠已經會注意當下這種行為是否有被其他同伴看見,而不讓別的渡鴉染指自己的食物。海恩瑞希觀察時發現如果一隻渡鴉發現自己在埋藏食物時,別的渡鴉正在注視著自己,那麼牠會立刻將埋下的食物給挖出來,等擺脫監視者的注視後再將食物埋到另一處安全之地。

 

        除了辨識同伴之外,渡鴉對於辨識其他不同的生物個體很有一套,包括人類,海恩瑞希曾以人類作為實驗對象,讓馴養的幼年渡鴉接觸兩批不同的人,一批人類扮演竊賊,在實驗渡鴉成長的過程中不停的竊取牠所埋藏的東西;另一批人類則從來未偷取過小渡鴉埋藏的東西,待小渡鴉成長之後,研究人員觀察到渡鴉似乎記住了這些人員的面孔,當曾經偷取渡鴉東西的「壞人」在身邊時,牠們絕對不會埋下口中的食物,如果已經埋藏好了也會立刻將東西挖出,儘可能的拖延時間,等「壞人」離去或不注意時才將食物埋藏好;而對於從未偷取食物的「好人」則不會有類似的行為。

 

        在海恩瑞希教授關於渡鴉解決問題與邏輯思考的研究當中,最有名的實驗莫過於「拉繩串取食測試」,這個實驗主要是在考驗渡鴉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邏輯思考,海恩瑞希在一枝棲木上綁了一段繩子,繩子末端繫著一塊肉乾,垂掛於棲木之下,肉乾是冷凍的,因此渡鴉無法一口氣飛上前把食物撕碎叼走,想吃到繩子上的食物只有一種方法,就是將綁著食物的繩子給拉上來,這個行為看起來簡單,實則牽涉了許多邏輯上的觀念和協調性表現,首先,鳥類並不像靈長動物有雙手,可以輕而易舉的左右手交替將繩索拉起,另外渡鴉從來未曾見識過這樣的機關構造,不大可能了解其運作方式。海恩瑞希的實驗結果顯示了渡鴉解決問題的能力遠遠超過人們的想像,棲木上的渡鴉在觀察了綁著肉乾的繩索後,毫不猶豫的探下身以嘴喙拉起繩索,再將拉起的繩索置於棲木上用腳踩住,防止滑落,嘴喙再鬆開繩索,經過數回重複這幾個步驟之後,繩索成功被拉上來,渡鴉也吃到繩索末端繫的肉乾,這一連串的行為過程必須是經過周密思考的結果,只要有一個環節出了錯,渡鴉就無法成功取得肉乾,長久以來人們總認為鳥腦比不上黑猩猩和海豚等高智商動物,如今卻證實了渡鴉的智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下於牠們。

        拉繩子

「拉繩串取食測試」實驗之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8L4KNrPEs0

 

        與一般鳥類相比,渡鴉和鴉科鳥類為何具有如此高的智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可以由幾個方面來分析,首先鴉科鳥類的大腦非常發達,腦重量所佔體重的比例幾乎和靈長動物相仿,在解剖學上也顯示鴉科鳥類腦部掌管學習思考的部位十分發達,這些掌管認知能力的部位相當於人類大腦皮質中處理複雜資訊的部位。更有甚者,棲息於都會區的烏鴉可能因飲食習慣的改變而變的更聰明,日本學者曾透過研究發現現今烏鴉的腦容量比三十年前增加了一倍,據推測可能是因為日本境內的飲食水準提高,食物中的蛋白質和脂肪成分提升,由於烏鴉取食這些高營養的垃圾,腦部的發展更加優越,並且反映在智商與聰明的行為表現上。

 

        另外渡鴉及許多鴉科鳥類生存於變化相當劇烈的環境之下,渡鴉不單靠自己獵捕維生,牠們有許多食物是來自其他動物,特別是大型食肉獸,渡鴉習慣跟蹤肉食動物,並在牠們成功狩獵之後加入搶食屍體的行列,這些肉食動物有時對渡鴉也會構成生命威脅,然而若是等肉食動物吃飽後離開,食物也所剩無幾,最好的辦法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加入進食行列,因此渡鴉經常在肉食獸正在進餐時就參予進食行列,這個時候,預測和了解食肉獸的行為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海恩瑞希觀察到年輕的渡鴉經常以「遊戲」的方式試探大型肉食動物,牠們經常降落在肉食動物附近,偷偷走上前啄牠們一下,遊戲本身乍看之下似乎沒什麼實際目的,然而多項科學文獻指出,任何形式的遊戲都有其功能性存在,年輕渡鴉並非是無端挑釁肉食動物,這類型的遊戲方式的最終功能在於增加其存活率,透過遊戲可讓渡鴉有機會了解並衡量自己在面對肉食動物時有多大的活動空間,哪些種類的動物較安全,應保持多少距離才不會被攻擊,而大型肉食獸在渡鴉經常出沒於週邊的情況下也漸漸習慣了牠們的存在,學會與他們共處一進食環境。

 

        在自然環境下,食物來源通常是短暫且不確定的,因此渡鴉必須儲藏多餘的食物以備不時之需,當然有效和迅速的搬運食物方式也是生存的要件,當發現動物屍體時,成群渡鴉一擁而上,將肉一塊塊撕下叼走埋藏起來,並找來廢棄物遮掩偽裝,渡鴉可清楚記住自己埋藏的地點,並在數小時或數天後取出食物吃掉,而牠們也必須嚴防其他同類偷取自己的心血,並想盡辦法記住別人的埋藏地點,偷取別人的成果,在這樣變化複雜的生存環境下,渡鴉勢必發展出一套記憶思考和辨識認知的概念,以適應多變的環境。

 

 

 

補充資料

 

 

 

關於烏鴉,一般人對其保有許多迷思,而事情真相究竟如何,此處列舉幾個關於烏鴉的常見問題。

 

1.所有鴉科鳥類都是黑色的嗎?

 

A:這個問題牽涉到不同層面,以分類學來說,其實許多鴉科鳥類體色都不完全是黑色,不像一般人的印象中天下烏鴉總是一般黑,例如台灣藍鵲、樹鵲、玉頸鴉、星鴉和松鴉等等,牠們的羽毛顏色就並非單純的黑色。另外在Mind of the Raven>書中提到,烏鴉和渡鴉這些外表看起來墨黑一片的鳥,其實牠們的羽毛富有金屬光澤,在光線照射下會呈現閃亮的暗綠色,營養豐富的個體尤其明顯。海恩瑞希也提到部份渡鴉個體的羽毛基部帶有局部白色,時常可以在鳥理毛時翻動羽根而發現。

 

 



2.<伊索寓言>裡有一則故事,主角烏鴉口渴,在尋獲一只裝盛著水的窄口容器後發現裡頭的水太少,烏鴉嘴搆不到,聰明的烏鴉收集了許多小石頭投入容器內,讓容器裡的水位上升,因此喝到水解渴。這個舉動牽涉到物理原理,自然界的烏鴉真的有辦法完成這麼複雜的任務嗎?

 

A:這則故事可能是真的,曾有研究人員以在一U型透明管內注入水,管的一頭置入一帶提把的迷你浮筒,筒內放置一塊肉,然而距離U型透明管的管底有段距離,烏鴉嘴無法搆到,唯一可以吃到筒內食物的方式,是將研究人員準備的小型人工重物(包覆石頭的橘色塑膠扭蛋殼)丟入透明管的另一端,使水位上升,讓浮筒升到烏鴉嘴搆的到的距離,再拉出浮筒,取食筒內食物。實驗結果烏鴉順利完成了這項任務,顯示出牠們確實具備某方面的邏輯思考。

 

實驗相關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rYPm6DD44M&feature=related

 

 

 

3.中國古文記載鴉科鳥類中有一種「慈鳥」,幼鴉長大後會照顧親鳥,自然環境中烏鴉真的會反哺嗎?

 

A:以鴉科鳥類的生活史來看,年輕的烏鴉可能在學會飛翔後不久就必須獨自生活,親鳥在子代成熟後會將其趕出自己領域,以便繼續繁殖。雖然有些鵲鳥具備合作生殖的習性,在繁殖期多隻成員會合作育雛,然而照顧成鳥的情形至今卻無人觀察到,因此慈鳥反哺的可能性不大;另外一個可能是,古代觀察者對於鳥類的常識不足,誤將雌鳥認成老鳥,雄鳥認成長大的幼鳥,配對的烏鴉通常關係緊密,在繁殖期一對結合的烏鴉夫妻在巢中孕育下一代,雌鳥忙於產卵或孵卵時,雄鳥外出搜尋食物帶回給雌鳥吃,這一目被古人看見誤認為是慈鳥反哺,以訛傳訛的結果造成了這個美化的故事。

 

 

 

4.烏鴉與人類的關係。

 

A以往烏鴉常被人視為不吉祥的象徵,有些人認為聽聞烏鴉鳴聲代表有人將死去,然而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對於烏鴉卻有截然不同的觀感,在英國,英國皇家至今仍派皇家衛士飼養數隻烏鴉守衛倫敦塔,相傳只要塔裏還有烏鴉,英格蘭就不會受到侵略;在中國北方,烏鴉是滿族人的報喜神和保護神,中國清朝紫禁城內就有一群皇室所飼養的烏鴉,因被稱為神鴉而受到保護;部分宗教對烏鴉也有好感,武當山為道教宗祠,把烏鴉奉為“靈鴉”,並在山上建有烏鴉廟,進山的遊人會隨身攜帶一些食品,供給烏鴉來啄食。鴉科鳥類適應力強,目前全球許多大城市都有烏鴉入住,雖然對於消滅害蟲和清理垃圾有著一定的功效,但城市烏鴉過度繁殖也衍生許多問題。在新加坡,近年烏鴉數量已經達到十七萬隻以上,成群烏鴉隨意排泄造成環境污染,以及禽流感問題,以至當局不得不採取斷絕其食物來源和開槍射殺的方式降低其數量;日本都會區的烏鴉數量過多,因而設有公園用於吸引烏鴉,降低牠們對城市生活的干擾在非洲的坦桑尼亞首都達雷斯薩拉姆,1891年由英國殖民者從印度引進烏鴉以清理垃圾,目前該市的烏鴉已經繁衍到50萬隻左右,由於烏鴉為雜食性,大批烏鴉捕食其他鳥類的鳥蛋,造成其他鳥類瀕臨滅絕,嚴重破壞當地的生態平衡。

 

 

 

延伸閱讀

 

Bugnyar,T.,B. Heinrich.2005Food-storing ravens differentiate between knowledgeable and ignorant competitors. Proceedings Royal Society London Series B2721641-1646.

 

Bugnyar,T. and K. Kotrschal.2004Observational learning and the raiding of food caches in raven,Corvus coraxIs ittactical deceptionAnimal Behaviour64185-195.

 

Bugnyar,T., M. Stowe, B. Heinrich.2004Raven, Corvus corax,follow gaze direction of humans around obstacles.Proceedings Royal Society London Series B2711331-133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on Zu 的頭像
    Lion Zu

    記憶中的海洋

    Lion 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